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唐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园田居》的阅读、分析和探讨,让学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体验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课程也旨在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品尝传统文化瑰宝,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教学目标
1. 通过《归园田居》的阅读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理解诗歌内涵。 2. 了解自然的美好和作用,感受生活的自然和谐。 3. 能概括文化和人生哲理,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和追求。 4. 能通过课堂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到文学、人生、自然的共生之美,提高文学素养,理解诗歌内涵;在小组讨论、展示、表演中,提高学生的领导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繁琐的文字描述中逐渐透视出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和追求;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教学方法
1. 心理倾听法,让学生与诗歌建立情感共鸣,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 互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探究、讨论和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评价、分析中体验生活的柔情和理性的思索。 4. 多元化教学法,通过朗读、分析、创作、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步骤
一、导入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自然和谐共生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独特思索。 二、整体阅读 整体朗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整个诗篇的内涵和主旨。 三、诗句探究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中间几首诗,梳理出每一句诗的含义,了解诗歌的思想内核和人文情怀。 四、情感分享 让学生将自己深深地融入到诗的思想中,畅谈自己所理解的意义,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思考。 五、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和主题进行讨论:自然、文化、人生和美好生活,最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汇报。 六、表演创作 学生自由组合,通过自发的方式进行表演创作,梳理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最后合作完成一场精彩的课堂演出。 七、总结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点评各个小组的展示,表彰优秀表现的同学,同时也纪念快乐有意义的瞬间。课程评价
本课程不仅是一种文学教学,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引领。通过对唐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园田居》的阅读、分析和探讨,我们向学生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情境。学习过程中有趣、快乐,不仅深化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更动人心魄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作用,领悟了人生的味道和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