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性化合物的性质与强弱比较
1. 电负性与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性质受其电负性的影响较大。电负性越大的元素,其吸引和引入外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极性。比如,氯原子的电负性为3.0,而铁原子的电负性为1.8,因此二氯化铁会表现出较强的极性和离子性;而氧原子的电负性为3.5,比氯原子还要大,使得水分子(H2O)具有更强的极性和氢键作用。
2. 非金属元素的共价半径与化合物的分子性质
共价半径是一个元素和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所占据的空间量。相对原子半径而言,共价半径对于化合物的性质更为重要。与金属元素相比,非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半径较小(注意:这里是原子半径,不同于共价半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同电子对也就更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加明显。比如,氮气分子(N2)是由两个氮原子共价结合而成,相对原子半径较小的氮原子,使得氮气分子的化学稳定性及反应性都相对较强。
3.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的异同
许多性质(比如凝固点和沸点、电化学反应等)与元素的原子量有关。在某些情况下,不同原子量的元素之间的性质会有所区别。例如,对于同一族元素(例如氧族),分子量(通常以摩尔为单位)的巨大差异会造成许多差异,如盐酸和碳酸酸溶液的酸度会因溶液中的盐酸或碳酸的分子量而发生变化。
以上就是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强弱的顺序表。虽然各种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的性质不尽相同,但总地来看,其电负性、共价半径和原子量都是其化合性能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