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之举”也可能惹的祸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名女子在地铁上向一对情侣打招呼,殊不知却招来了对方的不满,最后导致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我们的“善意之举”也往往会成为惹祸的源头。
过分好奇,不顾他人隐私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公共场合里,看到旁边的人正在一通电话,却不小心听到了他的一些私人信息。这个时候,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关心,就会选择与对方搭话,以此来建立一种互动,但往往不会得到对方的欣喜。
这种“善意之举”本质上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即便言语上没有过多的冒犯,但也会让别人感到不适。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去打扰别人的安宁。
出于好意,行动却过于冒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有让别人感到惊喜或者温馨的举动,比如说同事过生日,我们会给他/她一个惊喜的蛋糕和小礼物。但是,如果这样的举动过于冒进,往往会让对方不知所措,甚至感到尴尬。
而且,我们的“好意”往往显得过于主观,也并非总是为别人着想。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在给老人让座时,因为对方看起来体弱多病,导致忽略了他/她为了健康而选择的长时间站立锻炼。这样的善意,也许并不是让别人感到舒服的。
好意之下,产生误解和争执
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善意也往往会被别人误解。当我们做出一些援助或者支持的举动时,往往有人会认为我们是侵犯了他们的尊重和能力,从而诉诸于争执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先确认对方是否需要我们的协助,同时将援助的方式和方法也先与对方确认。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好意才会得到别人的接受和支持,避免了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
总之,善意之举不仅要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在做事之前,先想想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考虑清楚再出手,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