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谈百科 > 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战火不息)

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战火不息)

挺进大别山,战火不息

在深入探索鲁西南战争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次重要的战役——“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战役”,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场鏖战。

第一阶段:敌我双方激战不下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鲁西南割据地区先占大别山的决定,为此,“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的战略目标也一下明确起来。随后,共军于11月26日向新蒲津发起进攻,由于新蒲津是国民党军事重镇,双方展开了激战,整个战役进行了一个多月。

12月29日,共军首次突破敌人的防线,双方开始持久密集的交战。对于敌方来说,大别山尤为重要,其实际控制面积超过了1.5万平方公里,掌控着晋陕豫蒙块区的主干道,对解放军来说意义更加深远。于是,双方纷纷进行调兵遣将,迎战而来,战役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攻守难分,胜负未定

1948年两日连续攻击芝麻山和贾坝,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颠覆了大家的预期。此时,敌方利用地势优势,出动重兵对鲁西南进行包围,意图消灭解放军。但是解放军在高山环境中的顽强抗争,只增加了敌方的压力。

此时,满城大会战爆发,解放军参谋长项英牺牲,这场战役也拖得越来越久,到5月才重新恢复战斗。鲁西南军区指挥员贺龙到达一线指挥战斗,终于打破了长期相持的局面,取得了大规模胜利。战争终于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大捷取得,战役结束

1948年7月,解放军在激战了七个月后终于取得了大捷,完全占领了大别山。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解放军赢得了重要的战略资源,缩小了敌人的领土,为后续的中国革命打下了基础。鲁西南战争中的“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战役”也被誉为是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史上一次重要的代表性战役。

,这场鏖战刻印在了历史的路上,作为中国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一章,其战争历史意义不可小觑。它展现了中国解放军的坚韧和勇气,也为我们的后代成为了一种深深铭刻的历史文化。毫无疑问,这场战役,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士气,成为一种光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