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流东归,何日复西还——《滕王阁序》中的千古佳句
背景介绍: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散文,全文共328个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名篇之一,其内容主要是对孝感滕王朱温和废黜梁氏宗室的历史事件的记述和评论。其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被誉为千古佳句。
正文:
一、历史背景
在唐朝时期,孝感地区的滕氏家族势力逐渐强盛。其中,朱温成为滕氏的一个重要嫡系,曾居住在滕州的滕王府,成为当地有名的权贵人物。后来,朱温之子朱友珪做了都督淮南、北面诸军事兼中书令,世称朱长文,成为一位非常有权势的人物。
由于梁氏宗室也在孝感地区有很大的势力,朱长文曾多次上书皇帝请求封宗室诸王,但都没有得到允许。于是,朱长文在904年联合其他朝臣,发动靖康之变,消灭了梁氏宗室,并在次年即位成为后梁的第一位皇帝。
但是,由于后梁兴势不久,政治上略显软弱,被后来兴起的后唐所灭。朱温随后被俘,被迫割发为僧,终其一生流亡在外。至此,滕王府名声也逐渐式微。
二、《滕王阁序》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为历史事件注脚的杰出著作。《滕王阁序》就是这样一篇杰出的文章。
《滕王阁序》开篇便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个句子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豫章洪都、三江五湖、蛮荆瓯越的热爱,读来非常悠扬动听。
接着,作者又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诗句勾勒出了豫章洪都令人神往的美景,以及那些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的伟人风采。
但是,正片的《滕王阁序》并不是在描述美景名胜,而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在文章的,作者叙述了滕王朱温和滕氏家族的兴衰沉浮。在叙述中,作者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句中的“百川东到海”既是对孝感地域的热爱之情,也是对海纳百川、胸怀天下之人的膜拜。而“何时复西归”则是对当地滕王府衰落的慨叹,对历史沉淀之痛的发泄。
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之后
朱温靖康之变以后,一身流浪,最终在依附过多的北汉投降后遭到杀害。但是,滕王阁由此得名,却留下了王勃这篇词文的至书著作。
《滕王阁序》的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珍惜,每一句话都有作用。对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虽然这几个字已经不再与滕王府、朱温有直接关系,但是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名篇之一。因此,它也成为了一种壮志豪情、气势恢宏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在富有深情地挥洒笔墨的同时,又能体现对历史沉淀之痛的反思,这也与我们当今社会需要重视历史的理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