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河北的简称是什么?
河南省(简称:豫)
豫字的由来
《说文解字》中解释豫:秋天有雨,大地恢复精气,因称之为豫。
豫的故乡
豫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龟甲、卜辞中。相传商朝南方有三人当干,分别以“楚”、“鄂”、“衡”三字为姓氏,其后代漂流至楚国、越国、梁国等地。其中楚人后代称“楚豫”,而迁居至今天河南一带的部分后代则沿用了“豫”作为姓氏。因此,豫字的故乡并不在河南,而是在湖北和河北一带。
河南省的简称——豫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河南的行政区域已经相对固定。在汉朝以前,河南被称为“河东郡”、“滑台郡”、“汝南郡”等。到了南北朝时期,河南和河北一起被设置为“河阳郡”,因为此地介于黄河和淮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故称为“河阳”。晋代改为“河南尹”,唐代设立“河南节度使”,直到清朝初期河南才成为一个省,因位于中原地区也被称为“中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省成立,并被异地的人们称为“豫省”,“豫南”、“豫北”等。
河北省(简称:冀)
冀字的由来
“冀”源于姓氏,也有山名,亦有指望丰饶、安居乐业之意。
冀的故乡
和豫字一样,冀字也早出现在古代的龟甲、卜辞中。有史书记载鲁文公姬冀为首,宋国行人楚冀为籍,晋国强民邢冀为营。在这些历史名人的带动下,冀字在中国大地广泛流传。此外,我国北方还有位于唐山市的冀山、邢台市的冀州山等地名,此带有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意味。
河北省的简称——冀
河北因位于黄河中游下游的西侧,故称河北。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这片神州大地经历了“耳目灵通”的燕国、“侏儒之国”赵国、张骞出使西域的凉国、汉朝行省河北地区、元朝行省直隶省……直到清朝嘉庆13年(1808年)“总督河北厅同知事司道”,河北的行政地位稳定下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成立,并被异地的人们称为“冀省”,“冀南”、“冀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