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山岳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千古名篇,它表达了诗人仰望山岳时所感悟到的崇高和自己的渺小。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之作。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及注释拼音
大山如今在哪里?齐鲁的青山还没有被遮掩。
大自然的钟声幻化出美妙的景象,阴阳割开日出与日落的时刻。
激动的心情仿佛让我重回少年时期,眼泪忍不住滑落脸颊,就像一只鸟儿追逐归巢的道路。
让我们站在山巅,俯视众山,感受大自然的威力与自己的渺小。
岱宗(dài zōng):即泰山,中国五岳之首;齐鲁(qí lǔ):泛指山东地区;钟神秀(zhōng shén xiù):钟声所引起的自然景象;阴阳(yīn yáng):道家哲学基础概念,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决眦(jué zì):泪如雨下;绝顶(jué dǐng):山峰最高处;众山小(zhòng shān xiǎo):山峰被大山包围,显得矮小无比。
心得体会
杜甫的这首《望岳》描绘了一个人站在山巅俯视大地的画面,表达出自己的渺小感,以及山峰之高的卓绝之美。这其中,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表达出了对人类的思索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曾多次成为文学经典中的经典,被许多文学爱好者广泛传阅和学习。人们可以通过杜甫的这首《望岳》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哲学、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
不仅如此,这首诗还具有一种凝练的语言力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正如其文学风格所呈现的,杜甫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有表现力和美学价值。而唐代的文化与精神更是倍受推崇,在世界范围内也颇有影响,这让望岳这首诗更具有文学地位和隽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