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飞越千年,古今交汇之时,王昌龄以一篇《送别》留下千古之名。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文学上,更体现在历史上。今天,我们来聊聊他的另一个故事——“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关于“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唐代,人事变动常常是猝不及防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王昌龄充当左拾遗,很快便被调离了翰林院,转任兵部侍郎。天下大事,知道的人不少,世事沉浮,总会有被调动的时候。但对于王昌龄来说,这次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原因不仅是理财,还牵扯到了爱情。
当时,王昌龄在翰林院邂逅了一位清丽秀雅、才情横溢的女子,名叫王氏。但随着调动令的下达,王昌龄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心爱之人。于是,他便在离别前,写下了这封“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信,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
翻译
左夫人,王氏:
岂因乡曲无佳句,力尽衣祚为慕君。
鸿门宴上凤凰女,千古名作胸中文。
玉玺不归重楼夜,绮罗无处弄梅春。
独立寒秋,江水共长天。
我们常常听到“万事开头难”,但是“玉玺不归重楼夜”的时刻,为什么总是这个难度最大的时候呢?当王昌龄左迁时,他坦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无尽思念。他虽然已“力尽衣祚”,但却仍想将这位“凤凰女”的思念定格在自己的文字里,让后人懂得他的爱及人生难题。
“独立寒秋,江水共长天”这句,便是当年长安甘露寺隔同一面菩萨而思念的王昌龄,此时自在山南大哭并凝结的思念。他描绘自己的生活如江水般持续漫长,而天空的宽广只是那些思念的载体。“玉玺不归重楼夜”,无论是分离的悲哀,还是更加坚定的爱情,都是那么独具特色,或深或浅,或意味深长或朗朗乾坤。
结尾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你我情感的投射,更是情感的启示。当我们回首王昌龄的寄语,许多动人心魄的瞬间悄然降临。那些耳熟能详的语言,道出了习惯思念的深刻内涵。王昌龄的情感历程里,包含了多少感人的案例!正是这样的情感,激发了王昌龄心灵的深处,加速了他对文学和情感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将他打造成他人眼里的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