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谈百科 >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的心情(雨落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的心情(雨落清明)

雨落清明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赴墓祭扫,缅怀亲人。在这样的氛围下,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新脱俗,充满感慨之情。诗人的心情,也随着雨落变幻。

雨中凝望

雨,像是一位美妙的画家,把天空涂成了素灰色,地面抹上一层清新的绿,雨水在屋檐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街上行人匆匆。诗人自然是不能疏于这场大自然的盛宴,他立在窗前,凝望那飘飘洒洒的雨丝,心灵也被沁染,在纷繁的现实中感受到庄严的大自然,他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凝望着外面的风景,一心向往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栖息之所,或许在那绿水绵延的杏花村中,或是寻觅到一家有故人情怀的酒馆,他心中期盼自己也能找到一个可归宿之所。

思乡情怀

在大自然的映衬下,诗人的“思乡”情思愈发深刻。杜牧早年在公众眼中,是一个爱好逸乐,浮躁放荡的“无情者”,但当他身居异地,感受到思乡之情时,他才惊觉自己的无情,也才感悟到身处异地的不易。诗人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定为三月半,何处忘忧与恨存。”诗人因思乡之情,回忆着毕生中的好友,希望他们在异地时也同样欣赏到了此时此刻的美好。清明时节,思乡情深,任何独立自由的人都会感慨万千。

生命的无常

雨势推动着诗人的思绪,他在心里对着那些消逝的人,浓浓地流淌出感慨之情。杜牧是一个常常面对死亡话题的人,在他笔下,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境,有故人已去,有友人远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排遣的无能,也对自己的生命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写道:“日暮漫步,人归少相识。/送君远去,怅望千帆过。/举头青松外,明月几时有?”情感上的失落,把他带到了对生命的反思上,也进一步让他更加思考,深入内心的万物。智者的路上无尽贫穷,伟大的心灵永远处于苦中,杜牧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矛盾而浓重。

清明时节,杜牧借助雨声的神奇,把他深刻的情感、个性曝光。他的内心世界,因雨水变得清晰而深刻,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生悲喜与飘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