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晋融资案开庭:一起值得反思的骗局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最近开庭审理了一起非常轰动的案件:中晋融资涉嫌欺诈的案件。据悉,中晋融资是一家P2P平台,曾经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向上千名借款人共计放贷5.2亿元。然而,为了对付监管部门的核查,中晋融资迅速销毁了大量的纸质合同、电子数据等证据。公司被查封后,仅剩下一位法定代表人杨某大人坐在法庭上深深地低下了头。
第一次如此公开的P2P骗局
中晋融资涉嫌欺诈案一直是一起备受瞩目的案件。这是一起P2P平台违规操作的典型案例,法院也已经对这些原告提起了集体诉讼。这一事件一度被称为“2018年P2P行业最高亮黑灯”,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借贷和投资领域,而且将为广大P2P行业从业者敲响警钟,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安全意识。
原告们背后的故事
该案中,原告们共有1200余人,他们当初投资中晋融资并不知道这是一次高风险的投资骗局。骗局的传统是让投资者听到天花乱坠的承诺,通过买下高额、快速的盈利,用快乐和贪婪吸引他们,自身并不具有任何实体基础,且经过一定时间后,规模难以堪比当初投资的规模,或者资金流动性迅速间断而触犯刑律。然而,中晋融资使用了二元动因来吸引投资者,让他们产生信任并进行了投资。一方面,中晋融资在P2P平台上的一些贷款的风险较小,仍有内部人员内外勾结,恶意出借高利贷,然后迅速签订贷款合同并将本金还给借款人,获得高额利润,这样就可以从正面上产生绝对信任。另一方面,中晋融资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和监管部门进行审核时均没有明显问题,伪造数据和公司状况,欺骗了内外客户。
如何接下来防范骗局
这件有关骗局的案件,值得广大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引以为戒。在P2P行业中,社交媒体成为推荐和募集投资的重要渠道,平台出借人或委托的代理人要严格对待“一户多账”等情况,控制漏洞。一方面,平台业务应变得更加专业化,最好有专门的业务部门,统一负责业务的实施,包括实施业务、风险管理和内部建设,以保证真实数据和公司状况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P2P行业的监管,包括审定资质、制定规章和规则、加强监管,披露透明,及时处理不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