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百科 > 孙权劝学出自哪部史书(孙权劝学——《三国志》中的一则佳话)

孙权劝学出自哪部史书(孙权劝学——《三国志》中的一则佳话)

孙权劝学——《三国志》中的一则佳话

背景介绍:

《三国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文献,它是作者陈寿以魏晋时期的《魏书》、《蜀书》、《吴书》为基础所编写的。而孙权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它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孙权是一个具有智慧的皇帝,他居功至伟却仍然谦虚,以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为自己置办了一个“学堂”,借此扫除了心中的谔谔之虑。

正文

一、 勤学的秘诀

孙权年轻时就拥有优良的品质,他不仅能够聪明地处理事情,而且还能够昂扬向上,攻读文学、习音律、学书画等等。在终身担任皇帝期间,他不停地趋之若鹜学习知识。故《三国志》中描述:“权之朝,笃于学。引咏童子为士,衣之盛末,藏之于府中,号曰学士。至于音乐、律历,皆知其要。””。这是因为他明白君主除了要掌握政治、军事之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去支撑并完善自身的魅力,所以他一直秉持“博览群书”的信条,并以此来激励臣子和子女们。

二、善于授人以渔

孙权是一个非常善于授人以渔的皇帝。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为勾结孙权而送锦袍给他,孙权却不愿违法染指,也不以此示威示弱,而秉持“接物待之以礼,此亦重功之一也”之精神,只送了曹操一匹骆驼。这表明他很清楚“接待”和“友好”并不是单纯以利来换取的,更需要双方的“真诚”和“尊重”。

三、不以苟且的名义维护自己的尊严

孙权是一个非常具有骨气的人。在他招收士子时,曾受到了一位吕名的推荐。但当孙权看到吕名面色羞愧时,他并没有盲目追求名声之类的东西,而是问吕名:“请问,为什么这么做呢?”吕名才坦白说了自己曾经有过不正常的行径,他看到的后果就是,气急败坏地跑回家里去,并且暂且放弃考取功名的打算。这表明孙权的人格魅力和阅历造就了他的睿智,不拘泥于名利和虚荣,他从不急功近利,而是坚守其信仰从容地践行于生活。

结语

孙权的“学堂”是优秀文化的一种载体,传播了正能量,成就了许多杰出人才。孙权是一个政治家、认知家、文化家,他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