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
1.哪个阶段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A.青春期
B.儿童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2.下列哪项属于反应形成机制?
A.否认
B.回避
C.转移
D.表达
3.以下哪种焦虑是人们无意识的?
A.泛恐惧症
B.强迫症
C.分离焦虑症
D.现实性焦虑
4.在治疗孩子自闭症时,常常使用的方法是?
A.谈话治疗
B.人际关系提高
C.认知疗法
D.行为疗法
5.自卑感产生的根源是?
A.认知不合理
B.基本信念过高
C.自我能力感觉缺失
D.自我效能感低下
6.下列哪项是自律性人格的表现?
A.过分担心被别人遗弃
B.避免能力与成就的展示
C.行为没有特别显著的规律性
D.自我规定的准则和原则是行为指导的中心
7.人格矛盾常常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危机是:
A.孤独
B.焦虑
C.抑郁
D.自卑
8.下列哪种人群中贫穷率较高?
A.老年人
B.中年人
C.儿童
D.青少年
9.哪种情绪是最基本的情绪?
A.悲伤
B.愤怒
C.恐惧
D.快乐
10.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人对内在精神体验的主观认识历程?
A.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B.佛洛依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C.费恩的人格维度理论
D.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请简要描述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的特征。
安全依恋:孩子可以在母亲的怀抱中感受到一种安全感,他们能够很好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在情感上与母亲交流。当孩子害怕或不适时,他们会积极地寻求母亲的安慰和支持。
不安全依恋:孩子在母亲怀抱中无法获得安全感或者不能积极地去寻求母亲的支持和安慰。不同类型的不安全依恋表现差异明显,其中包括不安全避免依恋、不安全焦虑依恋和不安全的混合型依恋。
2.什么是防御机制?请举例说明。
防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焦虑和其他不适感受而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采用的心理策略。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及其示例:
否认:当个体面临他们无法接受的现实事情时,采取否认方式可以消除认知不协调。例如,一个人对癌症诊断保持积极和轻松的态度。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一个人对自己不喜欢的同事抱有嫉妒感,但在自己的想象中,他们可能会自认为是同事心理有问题,并远离他们。
回避:一个人通过逃避或推迟面对自己的困难感受或者在日常活动中选择避免可能引发压力的行为。例如,不喜欢参加家庭聚会却要假装开心过节。
3.请描述精神疾病的三个主要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被认为是一种对个体情感、思想、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异常和明显的缺陷。辨别确切的疾病类型和程度可以根据以下三个主要诊断标准:
1.行为异常:疾病患者的行为可能与正常人不同。例如,情感低落、孤立、自伤、用药滥用等,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社会生活。
2.社会功能缺陷:此标准评估了患者的行为问题是否影响其在社会中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如果行为问题一开始是异类行为,然后从那时起一直发展成不适应,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视为有社会功能障碍。
3.认识和心理障碍:这个标准评估患者的思维和情感状态是否与正常态度相冲突、与社会期望不符。
第三部分:论述题
1.请谈谈家庭治疗的核心理念并列举相关技术。
家庭治疗的核心理念是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视为问题的产生源,并通过让成员彼此交流和改变家庭系统的结构和动态来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庭治疗技术:
家庭母题:此技术将家庭成员的回忆和体验进行共享,以鼓励他们理解过去经历对当前问题产生的影响。
结构化技术:此技术旨在使家庭成员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了解家庭的不同部分如何交互并识别并解决特定的家庭问题。
循环疗法:通过让每个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彼此的观点和感受。这些技术包括使用循环对话和家庭会议。
2.哪些因素有助于个体拥有健康自我认同?
健康自我认同通常被视为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份的积极评价,并与包括自尊、自信、自我效能等概念。以下是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健康自我认同的一些因素:
适应性自我探索:当个体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并适应变化时,他们会更加知道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信仰,并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
正面沟通:通过积极地交流、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和解和信任,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同。这种交流可能包括与他人分享感受和想法,或者与他人有意地建立情感联系。
积极应对心理挑战的能力:当个体能应对令他们感到挑战的心理挑战时,他们可以增强自我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从而获得一定的自我提升。
对失败的面对和接受:当个体可以接受自己的失败时,他们能够摆脱无效自我否定,并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些因素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认同,并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