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马嵬驿的读音之谜
概述: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一站,马嵬驿的名称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对于其拼音的正确读法,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将探讨马嵬驿的读音之谜,从历史、方言等多方面入手,为读者解开疑惑。
历史渊源
起源:马嵬驿,又称“马鸣泉驿”,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是唐朝长安至洛阳的必经之路上的第六个驿站,因其地处马鸣谷和嵬山之间而得名。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马嵬驿在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的唐太宗李世民访佛西行时,发生了“太岁临门、天崩地裂”等灾祸,据说是因为唐太宗执意驾车过此,未遵守当地土著居民的陋习,引发神灵之怒。此事后来经过朝廷践行驱邪祛煞等措施,才得以平息并留下了“风云突变”的传说。
历史演变:随着时代的推移,马嵬驿也逐渐发生了演变,其地域范围和行政级别也发生了变化。隋唐时期,马嵬驿为国家设立的一道集结驿兵、传递情报的军用驿站。而到了元朝时期,马嵬驿已成为了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其名称也发生了变化,成为现在的“嵬州镇”,并隶属于今天的岐山县。
方言习惯
方言影响:在中国各地,同样的汉字在不同地方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发音。马嵬驿也不例外,其拼音之谜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一般认为,在陕西省境内,马嵬驿的正确读音应该是“mǎwéiyì”,其中“嵬”读为“wéi”音。而在山西、浙江等地,马嵬驿的读音却有所不同,例如在山西,其读音为“mǎwéixī”。
口语表达:此外,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表达时往往更依据自身口语习惯来选择读音。例如,对于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而言,他们可能更愿意将“嵬”读音近似为方言中的“wéi”音,因此会将“马嵬驿”读成“mǎwéiyì”。而对于不同省份的人来说,会直接依据口语习惯进行发音。
官方标准
语文规范:现行的汉语拼音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GB/T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根据此标准,嵬字的拼音应该读作“wèi”,而非陕西方言中的“wéi”音。因此,按照国家规定,马嵬驿的标准读音应该是“mǎwèiyì”。
政府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在文件制定及实际使用中,也会因“语言规范化”的考虑对马嵬驿的拼音作规定。例如,根据陕西省政府《关于印发新修订的陕西省地名汉语拼音读音表的通知》(陕政〔2019〕183号),马嵬驿的规范读音为“mǎwèiyì”,其中,“嵬”字的拼音被规定为“wèi”音。
结论: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马嵬驿的官方标准读音应该是“mǎwèiyì”,而非陕西方言的“wéi”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各种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