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百科 > 蚕妇吟宋谢枋得拼音(蚕妇怨)

蚕妇吟宋谢枋得拼音(蚕妇怨)

蚕妇怨

春女娇妆艳,夏婆力瘦偏。秋妇化妆成,冬姬体面鲜。

谢枋得

惟有蚕妇怨,时时向夜天。

 

题意解读

宋代词章时常描述女性的美貌和特点,本词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女性的个性与风貌。但最后一句则异常地突兀,出现了蚕妇怨。

因此,我们从蚕妇怨入手,将分析词句中隐藏着的意境、作者情感和蕴含的文化内涵。

 

文化背景

春、夏、秋、冬为中国古代四季分期,分别代表着不同气息、气质的女性。春女代表花季少女,夏婆形容身材瘦小的女子,秋妇成熟稳重,冬姬则代表高傲寒冷。

而蚕妇多出现在南方,特指在农村中,为蚕丝捣鼓熟手的女性。由于蚕妇需要整天接触蚕丝,长期在灰尘和污渍中工作,因此皮肤会变成黄色或深色,看上去特别不健康。

蚕妇怨则借此代入了关于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种种不满与委屈。

 

意境分析

春女娇妆艳,夏婆力瘦偏。秋妇化妆成,冬姬体面鲜。

这四句描写了不同季节中典型的女性形象,每句都由两个形容词构成,较为简洁且直白。在描述春女时用下划线划分出妆容(娇)和特点(艳),增强了描绘的生动性。

而最后一句,则从“体面鲜”中引出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于其他三个季节中女性的美貌各自赞叹,最终却寄托了蚕妇自己的怨愤。

 

重复手法分析

宋词时常在文字中大量使用反复、叠加、夸张、对仗等技法,从而让词句富有艺术感、梦幻感和情感化。

本词中,第一句由两个较为简短、直白的形容词模式构成,使得女性季节形象在快速呈现的同时,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在最后一句中,则由“时时”和“向夜天”的叠加,突出了蚕妇怨愤的强烈情感。

这种反复、叠加的修辞手法,使得本词的表达更为生动、传神,达到了表达女性怨愤的艺术效果。

 

总结

蚕妇怨这篇宋词,在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句单纯的关于女性的形容。然而通过对于其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能看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尤其体现在对于情感的隐藏与突出上。

在这样一个语言获取、传达全新信息的单向社交网络时代,宋词这样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创造力,仍有着其应有的位置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