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到进入研究生,我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这段旅程却令我收获颇丰。我想分享我的迷茫、感悟和成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学术方向之路曲折
我在本科阶段,因为对生物医学研究的兴趣,选择了医学相关专业。但是,在大一和大二的课程中,我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不适合临床医学,更适合理论和实验室科研方向。这一认识让我欣喜,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焦虑和迷茫:我的兴趣方向已经改变,我应该如何顺利转型?
在大二的时候,我加入了实验室,开始研究生物信息学的相关课题。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研究生活的乐趣。但是,我的GRE成绩和发表的文章数均不理想,之后的研究生申请也频频碰壁。最终,我决定选择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行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
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变化
进入中南民族大学后,我和很多研究生一样,面对着新环境、新课程和新挑战。我发现,相较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所要面对的知识门槛更高,课程也更加接近实际应用,针对性更强。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代码实践也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都需要用代码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转变让我自我调整,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学习模式。我尝试不断地靠近实践,积极参加比赛、课程项目竞赛、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编码和应用实践能力。
进入职场的感悟和规划
毕业后,我在一家科技公司担任应用架构师一职。这段工作经历,让我看到了大公司内部组织和管理的方式。另外,我也在项目中锻炼了自己的技术栈和沟通协作能力。
但是,职场中的工作强度和节奏与学校中还是有所不同。学校中,我们有跟学习和实践相匹配的时间和空间,而在职场上,在资源和时间限制下,我们必须快速反应,及时解决问题。这对我们的能力提升带来一些挑战。
我的个人规划是在职场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产出质量,同时关注发展前沿和应用实践,提升自己的对未来的远见和预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