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百科 > 程序流程图规范国家标准(编写流程图规范的国家标准)

程序流程图规范国家标准(编写流程图规范的国家标准)

编写流程图规范的国家标准

流程图是一种常用的图形化表示方法,用于展示系统或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和步骤。而在现实应用中,制图人员的不同习惯和编写规范的不统一,往往导致流程图语言不够规范和标准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流程图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图形元素的设计要素

流程图所用到的图形元素,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别:活动、连接。其中,活动是指具体执行的某个操作或步骤,连接则是指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1. 活动元素设计要素

其中,活动元素分为单个活动元素和子活动元素。单个活动元素指一个基本的活动,比如“开始”、“结束”、“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等,子活动元素则指多个基本活动组合而成的活动元素,比如“判断”、“循环”、“子程序”等。

在活动元素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素:

  • 符号清晰明了:不仅要考虑符号的美观,更要考虑符号的简洁性和有效性。保证活动元素的符号能够表达出正确的含义,避免歧义;
  • 大小适宜:符号大小适中,不宜过小过大,以保证图形整洁、美观、易读。
  • 颜色搭配适当:合理的颜色搭配可以增强表现力,但同时也不能妨碍图形的美观。
  • 文字标注清晰:活动元素上的文字标注必须简洁明了,表达准确,以防歧义。

2. 连接元素设计要素

连接元素故名思义,是指连接不同活动元素的线条。在连接元素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素:

  • 线条长度适宜:为了保证图形简洁易读,应尽可能将线条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 箭头方向一致:活动元素之间的连接箭头必须一致方向,以保证活动元素组成的流程图可以形成正确的数据流。
  • 线宽颜色协调搭配:连接元素的线宽、颜色应与活动元素相协调配合。
  • 连接标识的清晰明了:对于复杂的连接关系,应在连接线条上设置标识,以表达其含义。

第二部分:图形编排规则

流程图的图形排版是制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下面我们来讨论如何让流程图的图形排版更加规范、美观。

1. 整体布局风格

流程图可以选择不同的整体布局风格。比如垂直排列,水平排列,中心式、页面式、方形式等等。

  • 垂直排列:流程图按从上到下的方向排排列,便于观察流程情况,但对于复杂的流程图来说,可能需要占用过多的卷轴纸。
  • 水平排列:流程图按从左到右排列,同样适合观察流程情况,但对于复杂的流程图来说,可能同样会出现占用纸笔过多的情况。
  • 中心式:流程图活动元素和下级子活动元素等都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排列,适合于具体细节不是很多的流程图。
  • 页面式:流程图中的活动元素和下级子活动元素与下一级的元素独立排布,之间没有明显的连通性,适合于较为复杂的流程图。
  • 方格式:活动元素和下级子活动元素一般都以方格状呈现,表现清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空间限制。

2. 具体布局规则

无论使用何种排布方法,每个活动元素都需要遵循以下规则:

  • 每个活动元素包含有标签,标签应与元素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 每个活动元素的间距应一致,以保证图形排版整洁美观;
  • 元素与连接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应太小,以便更好的表现让人观察清楚,同时也为后期排版带来了便利性。

第三部分:符号表规范

在编写流程图时,制图人员经常会遇到同类活动元素具有不同名称的情况,这样会导致符号之间的歧义和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合理规划符号表并对符号进行统一命名和编号,让大家都按照同一命名规则来编写流程图符号。

  • 命名规则:命名规则要求简洁明了,符号名称应该尽量贴近实际操作步骤名称,以方便快速识别各种活动元素;
  • 编号规则:编号规则以整数编码方式,以实现符合一定的层次结构,便于人们理解和应用;
  • 符号表规范:符号表作为流程图的元素,应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及编码方式编排,以便于快速查询各种活动元素符号及其含义。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套流程图规范化指导意见,包括图形元素的设计要素、具体排版规则以及符号表规范等。实施这套规范化指导意见,可以有效地提高流程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流程图的实用性和可信度。

我们相信,只要遵循本文的指导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必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