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述
这一阶段地理学科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地形地貌与水文,天气气候与自然灾害,资源与环保等。本教学计划将从这些方面出发,逐一解读地理学科课程,深入探究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和相关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规划
1.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地球的形成、地球的运动、地貌、气候、水循环、环境资源、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地球的不同面貌和地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及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探究,推理判断,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思辨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探究中感受到经验证据与科学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地球和自然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与资源,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三、课程安排
1.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运动(时间:5课时)
本章从探究地球的形成入手,逐一展示地球的轨道运动、自转规律、地球日、地球影、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地球运动规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运动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义。
2.第二章 地形地貌与水文(时间:6课时)
本章以地貌、水文与环境为切入点,逐一介绍其底层动力,将学科内学习内容逐步展开,透彻探究地形地貌和水文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地貌、水文特点判断的能力。
3.第三章 天气气候与自然灾害(时间:8课时)
本章以天气、气候、自然灾害和环境为切入点,展开对天气与气候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自然灾害与防御、气象科学与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天气、气候,能够对自然灾害有所防备和应对、提高环保意识。
总之,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探究和发现地球的奥秘,从而更好的关注和了解自然环境。同时,树立环保之心,提高生态文明素养,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