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背景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列御寇》一篇中,原文为:“昔者楚王之弟公子丑,善水。楚王使与越人战于穿丹之野,公子丑为越人所执。楚王欲举大兵以救之,问计于范雎。范雎曰:‘王方与越人交战,公子丑被执,王欲救之,必先遣使问市於越。越不为也,退而勿战。王欲战,先遣舟船酬海上。越人见舟船於海中,必以为能来战,必驰而致之。又越地方千里,内结松柏之盟。王可因其盟而击其空虚之处,越可一战而丧其地。’王从其计,越果自负而战,且败。王果因其盟而击其空虚之处,越可一战而丧其地。”
故事背景中,楚王的弟弟公子丑被越人执,楚王欲救之。范雎建议先遣舟船到海中,引越人前来交战。虽然船上并没有实际的兵力,越人却因为误判,将船看作真正的敌军,紧急出征,于是楚方得以趁越人空虚之际攻击其原本不太注意的地方。
含义
范雎的计谋很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刻舟求剑的意思是:刻已经不切实际的东西,认为它还有用,对它死缠烂打,结果反而错失良机。这个成语的寓意告诉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和方法,适时放弃旧办法,采取新思路。对于一些无用的做法、观点,不要死淼固守,而应该敢于抛弃,找到一种更为适合的解决方式。
启示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一直依据既定的思路和固有的想法去行事,而应该不断的思索和探索。在面临困难或者突发情况时,要能够及时的准确的捕捉到重点而不被短暂的成功迷惑,把握好全局,多思考、多尝试,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技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不能轻易就放弃手头已有的问题或项目,必须考虑其目的与价值,决策是否应该坚持或者抛弃。只有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才能有效地维护已有的优势并寻找到创新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