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分离的身影——读《活着》有感
背景介绍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命历程。小说以一个老人的视角,描写了中国大陆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通过男主角福贵的流年,人们能深刻了解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形与影的对比
福贵这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折射了整个中国老百姓的命运。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福贵只是想活着。他从出生到死亡,经历过了家庭的荣辱、时代的变迁、人性的阴暗、痛苦和快乐。他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生活着,却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尊严,身体上的压迫和精神上的束缚让他倍感孤独和苦痛。在这个过程中,福贵的形象不断地摆脱不了与阴影相伴的命运,一方面不断地努力着活着,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这种不可逆转的命运却又促使他在心灵上越来越消沉和灰暗。因此,在福贵的命运道路上,“形”与“影”如影随形般地联结在一起。
挣扎与救赎
然而,尽管福贵的身影与命运紧紧相扣,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向往和挣扎,体现了人性的力量和尊严。在福贵贫穷、失去妻子的时候,他仍然拥有很多给他力量的东西,比如他对妻子和女儿的怀念、对自由人生和刻苦耐劳的追求、为他自己和母亲等人寻找出路的勇气和努力。在人生最后阶段,福贵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从失去家人的痛苦中走出,忘却了仇恨,走向了渴望和宽容。虽然生命的轨迹扭曲而非常残酷,但读完《活着》,我们也许会知道,即使身染重病,也不该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许救赎就在身边的寻找中。
结语
《活着》是一个非常棒的作品,它鲜明地反映出血淋淋的历史和殇人的命运,描绘出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经历和生命的意义。小说虽然极端悲观,但其中充满了真诚和力量。它提醒我们摆脱错误和失误,为自己的未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