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不必学简谱——如何用视唱练耳打造钢琴天赋
在学琴过程中,不少人遭遇到无从下手的阶段,复杂的五线谱,模糊的标记符号总是让人觉得深入学习钢琴实在是太难。尽管最初的几个月里不断地重复基础乐曲和指法,学员们却时常感到挫败感,抱怨着教材的难度与晦涩。很多钢琴家展现了自己的琴技,我们也都见证了天赋,但是,对于学初学者来说,有多少人知道,成名的钢琴家中,也存在着与初学者一样懵懂无知的时期呢?如果可以略微改变思维方式,学琴也可以更加有趣、展现与众不同的风采。
几个常见的钢琴谬论
我的观点是,学琴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弹”,另一个是“唱”。首先,谈一谈几个常见的谬论。比较常见的谬论有:“必须要学习简谱”、“成名钢琴家都是演奏梦幻曲,要先学好这些曲子”等,这些谬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初学者的压力,给学琴带来了负面影响。实际上,学琴最重要的是本着兴趣和艺术精神去学,再有就是平时的多多练习。
发掘自己的“音感”
觉得自己太笨,看不懂五线谱,或者发出的声音总是像鬼叫一样的难听?没关系,用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自己,不如多抓几只滑稽鬼。用视觉来协助音感,尤其对不会用五线谱表达乐曲音高、节奏、拍号、时值的初学者来说,益处极大。拿出一只右手乐器模型,模拟演奏过程并为所欲为,随声调节速度,加减各类乐器音效,马上便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演奏效果。初学者可以借住乐器模型,逐渐加深自己对于音高和音调的理解。
音高识别能力
识别音高是学琴难点之一,但如果加强练习,自己的音准水平也可以有所提升。听一遍纯音,随后再辨别,最后可以再自己手上尝试加上模拟演奏,如果犯错,依然可以再次借助纯音的赞助进行更正。当学员的音准水平得到提高,他们就会容易地理解五线谱,也会发现自己不再害怕练习新曲子,进而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诠释曲子的情感上。
总而言之,学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但多一点音感的加持,练习就会变得更加有趣,进展也更快。不要让其他人对你的学琴之路指导得过多,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练习,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创新。多花时间在学习上,练琴练到自己的实际需求,让你的钢琴旋律在指尖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