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利润差异分析
前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企业利润计算中两种常见的方法。在管理会计中,两者的比较分析对于企业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根本原因的角度探讨,解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利润差异产生的原因。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定义和区别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将生产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只计算变动成本的方法。固定成本无论产量多少都要发生,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得名。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中,不仅计算变动成本,还应计算固定成本的整体成本算入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与生产相关的变动成本和间接的固定成本。它从产品的整体成本出发,考虑了企业的全周期成本,同时还能反映固定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者在计算方法和理论基础上存在较大区别,这也是导致利润差异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利润差异
利润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利润是由收入减去成本得出的结果。在企业成本合理计算的基础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可以得出合理的利润结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引起:
差异原因一:计算方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只计算变动成本,而完全成本法是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计算入产品成本中。显然二者的成本计算方式不同,因此也造成了计算结果的差异。变动成本法的利润结果只考虑了变动成本,忽略了固定成本的存在。因此,在产量较少的情况下,变动成本法的利润相对较低;而在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固定成本摊销到相对扩大的产量上,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则会更高。
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成本更加全面,能够全面反应企业的实际成本。因此在产量较少时,完全成本法的利润相对较高;当产量大于某个点后,固定成本得到充分摊销,完全成本法的利润则逐渐趋向于稳定。
差异原因二:企业目标不同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由于企业的盈利目标不同而产生利润差异。在变动成本法中,企业主要追求的是短期经济利益,因为只考虑了该产品的变动成本,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短期经济效益。而完全成本法则是考虑产品的全周期成本,企业在产品定价和经营决策上,通常更加注重长期成本利益。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导致利润的差异。
结论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常见的两种利润计算方法,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成本计算方式不同以及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同等原因。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际情况和经营目标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成本信息、提高利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