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在某个互联网论坛上看到了一篇热门帖子,题目是“我是岛国学霸,为何西方国家都想留我”。当时我很好奇,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这位学霸依据自己优异的成绩和语言能力,拿到了多个国家的留学机会。他也呼吁大家多学习语言和专业,不要浪费人生、不要让父母失望。这样一个帖子,在很多网友中产生了浓厚的共鸣和赞赏,而在我眼中,却只是又一个想要证明自己的学霸写的稿子而已。
我并不羡慕学霸,甚至对他们有一些看法。我一直认为,优秀需要的是平衡。在某些领域很有天赋,却在其它方面可能就困难重重。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所追求的,并不是成为学霸,而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平衡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并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因此,在本文中,我想分享我自己的故事,探究快乐和平衡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不追求学霸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方向和生活。
Part1:我的故事
自小我就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唱歌、打乒乓球、看电影等等。小时候对于这些兴趣我一直很认真地去追求。尤其是画画,我学过6年,在各种参赛中获得过不少奖项。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希望我可以上一个较好的大学,找一个较稳定的工作,遵循一个较基本的梦想,一步步地做好人生规划。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确实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学霸成为我的人生目标,因为这和我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有很大的差异。
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开始热衷于探索不同的领域和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大学里,我加入了一些社团,参加了一些义工、社会活动和比赛,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对社会问题、创业、艺术和人心动态都很感兴趣,总是想努力地去解决一些真正的问题。在大学四年里,我参加了多项比赛拿到了不少奖项,也有了很多深刻的人生经验。
我想说的是,我的人生并不枯燥。我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机器,更是一个有梦想、有热情、有生命力的人。也正是这些,让我相信,不需要成为一个学霸,也可以有一个充实而菁彩的人生。
Part2:平衡的力量
对于很多人来说,平衡似乎只是一个表面的策略。我们总是听老师、家长、社会对我们说“你必须要找到一个所谓的平衡点,不能只偏重一方面,要在工作、生活、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一个圆润的发展。”2019年培训中的调查资料表明,45%的人感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不平衡”,15.7%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关系无法与工作平衡”,11.5%觉得自己的“成长和健康被严重摧残”,还有3.3%的人表示他们的“心灵压抑无法平衡”。这说明什么呢?
一份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工作、家庭和社交”三个维度上获取到的平衡,可以带给人们更高质量的生活。从生物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在受到生理压力、心理疲劳和情绪困扰时,往往无法支持自己的目标和心理野心。若不及时处理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到事业、人际关系、生活品质、健康程度等多个方面。因此,平衡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塑造持久幸福的意义非常重要。
平衡的力量不仅仅是在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上,我们还需要从行为和管理角度,去持续不断地做出改进。比如说,尽量给自己时间,去探索一些新感觉、新画面、新技能、新领域。这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正确的道路。学习新能力、新知识,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信息和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对自己和世界有所准确性和理解性。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我们需要尽量维持平衡,不忘初心、重视内在价值的再现与实践。
Part3:定制属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经历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道路、优点和缺陷也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状况,去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个合适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正确的决策。要用一颗独立思考、创造生命的心,去驾驭自己的命运。也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现状和需求,然后充分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和机会。
所以,在设定自己的目标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我希望我的生活过得如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探索一些真正能帮助你实现目标的资源。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不仅仅是社交圈和公共服务组织,也同样包括个别导师、校友、世界顶尖企业、各行各业的精英等等。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我的人生并不需要学霸。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不要总是去按照别人要求、别人期待的做法去刻板生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道路和梦想,去耕耘自己的精英之路。无论做什么,都要抱着一颗积极的热情、坚韧的耐性和勇往直前的坚持。相信自己,实现自己,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命理念和生活目标。